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论克卖的“网红盐”,是“智商税”还是真有奇效?!

论克卖的“网红盐”,是“智商税”还是真有奇效?

时间:2025-07-06 19:21:11 来源:失之交臂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876次

来源:工人日报

一瓶200克研磨版的网红盐喜马拉雅纯天然岩盐售价为58元,454克包装的论克法国灰盐标价108元,一瓶113克的智商美国夏威夷黑盐标价148元……价格是普通食盐的50倍左右。最有名的税还法国盐之花,网上的奇效售价在每克0.5元~1.5元之间,也就是网红盐普通食盐的70倍~200倍。

近日,论克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智商充满异域风情的税还各种“网红”进口盐,在电商平台十分火爆。奇效这些“网红盐”均以“天然”“特定原产地”“含有特殊矿物质”等为“卖点”,网红盐号称可补钙补锌“营养更均衡”,论克天花乱坠的智商广告宣传令其身价倍增。

这些“网红盐”是税还真有奇效,还是奇效在收取消费者的“智商税”?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
在营销时打擦边球

“这些色彩瑰丽的‘网红盐’撒到食物上,令人赏心悦目。”重庆时尚人士吉峰这样对记者说。

业内人士指出,从市场角度来说,“网红盐”就像饮用水一样,只要标注清晰明确,不存在虚假宣传或者诱导、误导消费者的情形,没有危害食品安全,都应许可其存在,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喜好自主选择。

“相比于追求新奇的‘网红盐’,我们更应学会阅读食物的营养标签,注意减少钠的摄入,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。”重庆体育局营养学博士李文建研究员说,应注意一些“网红盐”在营销时打擦边球。

记者发现,不少商家在销售“网红盐”时,都会打出“天然有机认证”“富含矿物质”等标签。“网红盐”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,大都宣称含有丰富微量元素,甚至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。

以喜马拉雅玫瑰盐为例,商家宣称该盐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形成,纯天然无污染,含氯化钠98%以上,包括铁、钙、镁、钾、锌、硅、铜等80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,是名副其实的盐中之王。“就算这些都是真的,但很多微量元素人体并不需要,甚至对人体并无益处。”李文建说。

除了高大上的玫瑰盐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还有喜马拉雅盐调味品,1瓶价格在50元左右,号称口味新组合,严选原料匠心搭配,轻松搞定各种中西美味。有橘子组合、柠檬组合等,一些包装瓶配置有可调节的研磨器,有细、中、粗三种颗粒,号称能现吃现磨,噱头感十足。

“吃盐补钙”不靠谱

此外,还有商家声称喜马拉雅玫瑰盐比普通食用盐更天然或更纯净。对此,重庆大坪医院主任医师李庆说,事实上,在当前的食品世界中,“天然”这个词意义不大。

据了解,食用盐主要包括海盐、湖盐、矿盐,分别来自海水、天然卤水、地下盐矿床。所有食用盐都是自然的,而非人工合成的。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只要纯度达标,不同产地的盐营养成分和价值没有太大差别。

此外,业内人士指出,“吃盐补钙”的说法更是有悖科学,自相矛盾。事实上,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,反而会导致钙质流失。食盐含有钠离子,而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系的,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节。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,身体会努力排钠,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。因此,“吃盐补钙”不靠谱,很容易误导消费者。

李庆认为,盐里的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(加入的强化剂除外),毕竟每天食盐摄入量太低。按照《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》,食盐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。至于钙、铁等矿物质,通过吃盐来摄入是不靠谱的。盐只是调味品,不是保健品,不需要关注太多成分,只看“营养成分表”中的钠、碘就足够了。

事实上,重庆市消委会近日对重庆市面上流通的8个品牌、共计27组食用盐样品进行比较试验,对比试验主要针对食盐样品的理化指标、卫生指标、营养强化剂和主成分含量等20项指标进行测试。测试结果显示,27组样品均未测出锌,有4组样品测出有硒,有18组样品测出有铁,有23组样品测出有镁,有22组样品测出有钙。虽然硒、铁、镁和钙这些微矿物质元素对人身十分有益,但从测试结果看,无论盐的档次与价格高低,其微量的矿物质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,因此通过食盐来补充矿物质元素作用微乎其微。

不要轻易上交“智商税”

“为补充矿物质元素而特意选择微量营养强化盐没有必要,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口号。”重庆市消委会相关人员说,测试还揪出一家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食用盐品牌,宣称自家为海藻加碘盐,但实际是添加碘化钾和海藻鲜味液,该品牌已经被约谈处理。

“‘网红盐’不过是利用部分消费者好奇、尝鲜乃至迷信外国商品的心理,用模棱两可、华而不实、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推销产品,对其不可等闲视之。”重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载荣说,一方面,监管部门、平台要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约束、规范商家的不实宣传,严格查处违规营销行为;另一方面,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审慎看待“华丽外衣”下的“网红盐”等网红商品,不要轻易上交“智商税”。

李文建建议,监管部门既应强化监管,严查违规营销、欺诈诱导等违法行为,同时也要注重科普宣传,让更多人知晓“网红盐”与普通食盐的功能并无二致,进而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,让人们明明白白地消费,不要掉入消费陷阱。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相关内容
  • 补壹刀:龙应台的“口误”,图穷匕见!
  • 周黑鸭业绩大跌90%,年轻人不吃鸭脖?大批网友:太贵,能买整只鸭了
  • 茅台集团官网删除高卫东相关图文信息
  • 时隔半年!富荣基金总经理人选落定!董事长杨小舟转任总经理
  • 2022服贸会|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服务美好生活
  • ChatGPT概念股再掀“狂飙”!相关公司股价逆市上涨,机构看好人工智能5万亿级产业场景
  •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!主要议程→
  • 王丽坤方发声明否认违法被捕:收受豪车豪宅等系虚假信息和谣言
推荐内容
  •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活动重磅程度升级 发布内容质量提升
  • 降息预期遭重挫! CPI环比增速抬头 美联储抗通胀之路注定崎岖
  • 欧洲央行管委De Cos:欧盟通胀降速或快于预期
  • “恐怖数据”来袭 金价或再探新低?
  • 经合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
  • 大摩:重申华虹半导体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38港元